位於苗栗銅鑼工業區的正達國際光電所生產的化學強化減薄玻璃,就是iPhone與iPad的ITO導電玻璃,沒有了這一片玻璃,你我手中的手機很容易刮傷破損,蘋果執行長賈伯斯更不可能實現做出超輕薄手機的夢想。
鍾榮華與鍾志明這一對父子,超過四十年沉浸在玻璃堆裡打拚,甚至於鍾家人的脊髓都因為長年扛玻璃而變形,雙手布滿被玻璃劃破的傷痕。
【從傳產轉戰高科技】
但是英雄不怕出身低,原先經營低技術門檻的建築玻璃加工的鍾氏父子,靠著不服輸的顛覆精神,埋頭研發,勇闖長期被日本所獨霸的光學玻璃產業,終於卡進蘋果供應鏈的窄門。
15年前,台灣玻璃加工業日薄西山。身為長子,鍾志明決定轉型到高科技產業,直接跨入高科技產品的光學玻璃領域。正達國際光電從傳統建築用的玻璃加工,轉戰到高科技的光學玻璃,「就像一艘小船駛進大海裡,波濤洶湧,」正達國際光電總經理江嘉斌形容。
鍾志明跟總經理江嘉斌太低估玻璃拋光研磨的困難度,以為花了兩億元買來的拋光機器與研磨粉,靠著自己的摸索,就可以做出媲美日本品質的減薄玻璃了。沒想到,卻讓他踏進另外一個危機,原來從拋光研磨、切割到磨邊,都有很多看不見的技術門檻。
【遭遇一生最大屈辱】
長期以來,電子產品的光學玻璃,技術都掌握在日系廠商手上,絕對不可能輕易教會台灣業者。日本業者的產品品質良率都可以維持在99%以上,但是正達只有95%。這不到5%的差距就像是一道深不見底的技術斷層。
然而,在正達的技術無法突破的困境下,鍾志明只好帶著老邁的父母親,赴日本一家玻璃廠,希望取得技術支援,卻遭遇到這一輩子最大的屈辱。
當時,這一家日本玻璃廠的一位部長直接對著鍾家人輕蔑地說,「這個電子光學的玻璃,比做建築難1萬倍、1千倍,這不是你們台灣能做的,」雖然這一段回憶已經超過5年,但字字句句,都深刻在鍾志明的心坎裡。
「因為這一句話,就讓我決定要做光學玻璃,我一定要做,我要做到讓他回來找我,」鍾志明吃了一肚子的悶虧之後,回台灣更加投入技術開發。
公司草創前10年,正達國際光電始終沒賺錢,全依靠鍾家父子的硬撐,10年內燒掉6億元在開發技術,終於換得玻璃的減薄與化學強化獨門技術。
當時,鴻海集團接下蘋果訂單,但所有的玻璃都是從日本進口,獨缺最關鍵的玻璃供應。2007年,鴻海看中了正達的研發實力,投資入股。沒想到,鴻海花3年沒達成的目標,卻被正達3個月就達陣,突破了被日本獨佔的玻璃供應來源。
像鍾志明這樣不斷顛覆產業生態,正是台灣勇闖世界的最大驅動力。